长三角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落地宿州;沪苏浙皖在黄山市签订4个框架协议;合肥优质龙虾及虾稻米、龙虾加工品“组团”亮相上海……长三角产业合作愈发加快,农业合作更是大动作不断。当前,长三角一体化安徽行动计划216项具体工作、30个重大工程已全面启动,超1/3的工作任务、2/5的重大工程基本完成或取得阶段性进展。
近期沪苏浙皖农业合作大动作不断
9月4日,宿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在合肥共同宣布长三角首个“数字农业产业带”落地宿州市。未来,双方将共同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,打造一批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,共同推动宿州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。通过数字农业产业带的打造,宿州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今后将更快走出安徽,走向长三角。
安徽省是农业大省,宿州是农业大市。发源于宿州的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”创新模式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,在全国推广。目前,宿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305家,数量居全省第一,年产值超400亿元。同时,宿州还在全省首个实现了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。
而就在8月底,2020年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联盟联席会议在黄山市举办。在这次联席会议上,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签订了农产品加工科技合作、蔬菜产业发展合作、生猪产业合作、设施农业装备合作等4个框架协议,联盟会员、部分企业签订了25个基地合作项目,签约金额69亿元。
联合组建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,建立长三角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信息服务平台;共同制定蔬菜生产加工流通标准;联合组建养猪行业专家库,推进优质生猪基地建设;联合筹建长三角区域设施农业装备产业联盟……下一步,一市三省将在这些方面开展重点合作。
融入长三角 合肥优质农产品将有大作为
小龙虾是有合肥特色的农产品。6月20日,合肥优质生态龙虾及虾稻米、龙虾加工品等产品“组团”亮相上海。当前,合肥市养殖的龙虾近60%销往了长三角地区,市内各规模龙虾基地与上海、南京、常州等国内大型龙虾交易中心也长期合作。
合肥小龙虾在长三角备受青睐,只是全省优质农产品“走出去”的一个缩影。去年,长三角绿色农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成立以来,一市三省不断加强互动交流,一大批合作成果顺利签约落地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上半年,安徽各地组织与沪苏浙地区开展涉农项目对接460多次,签约项目超过了200个。
合肥市实施长三角一体化“行动方案”明确,将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、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;开发体现合肥特征的大宗农副产品,持续供应长三角市场。另外,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开拓长三角市场,增加名牌农产品数量与市场占有率;培育和发展本地龙头企业,吸引长三角“大龙头”企业在肥建基地、办企业。
安徽行动计划 216项具体工作全面启动
省发改委长三角处相关负责人透露,今年以来,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国家规划纲要及安徽行动计划,紧扣“一体化”和“高质量”两个关键,坚持上海龙头带动,联手苏浙扬皖所长,加快建设“两地一区”,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各项工作任务进展顺利,成效明显。
截至8月中旬,长三角一体化安徽行动计划216项具体工作、30个重大工程已全面启动,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作任务、五分之二的重大工程基本完成或取得阶段性进展。年度工作要点确定的128项任务中,有17项已经基本完成,其他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当中。
在农业合作方面,当前,全省已经启动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“158”行动计划。对24个示范县(市、区)、135个示范基地、25家企业、20个园区,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。
今年上半年,135个基地、25家企业和20个园区总产值分别达到283.7亿元、342亿元和920.17亿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24个示范县来自沪苏浙地区的投资占示范创建总投入的46.7%,135个基地来自沪苏浙地区的投资占基地建设总投入的26.8%。
安徽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“行动方案”明确提出,不断提升安徽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。到2025年,全省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、加工类、供应类示范基地500个;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8000亿元。未来,更多的安徽优质农产品将被端上长三角居民的餐桌。